地三鲜不过油

天凉好个秋。

《狗十三》观后感

    成长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献祭。

                 1.

   “妥协”这个词对于年轻人来说,过于软弱,也过于现实。但一个人从孩童到大人,要经历的往往是不断的妥协。成长就是这么一件残忍的事。时间是个持枪的恶徒,一次又一次地把曾经以为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底线向后挤压,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张洁白柔软的纸被染色被揉皱,被扔进垃圾桶里。

    哪怕你曾视它若珍宝。

    了解的人明白这样一张无瑕的纸多么难得,不了解的人不屑于其廉价无用。瞧,这就是成人的法则,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顺着你的喜好,你必须有自知之明,必须做一个融入社会的大人,你已经不再是孩子了。而任性妄为是只有孩子才能具有的特性。人长大了就应该自觉一点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懂事,省心,听话,大概是全世界没有糖吃的好孩子共同的枷锁。

   “以后这样的事还多着呢。”

    仔细想想,这句在电影里反复出现的话,震得人眼泪几乎要下来。

                2.

    看了几篇影评,大概意思都是抨击年少的天真被现实挤压和父母自以为是的宠爱带来的破败蝴蝶般的成长。

    可笑至极。

    我不知道导演是否想表达那些专业人士口中的东西,但我从影片里看到的更多的,不是愤怒和失望而是无奈和委屈。

    一开始我在思考究竟是谁的错,甚至恶意地想让父亲或是继母做出更加过分和无可奈何的事情,然后就能轰轰烈烈地恨上他们,骂上两句,感叹一下然后宣传一番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当一个愤世嫉俗的年轻人。

    但是没有。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男人女人,父亲母亲,没有虐待子女也没有冷暴力疏离,于是所有的愤怒和不甘都无处发泄,憋闷变成了委屈。

    最后的最后,父亲哭着,我也哭了。谁也没错,谁都是无可奈何的,痛苦落不到实处,有人可以去怨恨是一件幸福无比的事情。那一刻,我似乎变成了李玩。

    李玩近乎残忍的成长从来不是父母或者社会的原因,父亲的所作所为在观众的角度上来讲是错的,却不代表在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角度上来讲是错的,或许是我偏颇,但我从不觉得爱是应当被抨击的,体制和观念也不应当为了升华主旨而被拉出来鞭笞。

    哦,谁也没错。

    所以痛苦和委屈只能吞下自己消化,挂上笑容与生活和平共处,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在重复的过程,正是因为没有办法去怨去恨,那些打碎和血吞的东西才被称为伤痛,时不时在脑子里晃几圈,赚几滴眼泪。

    小时候的世界是非分明,黑和白之间掺不得半点灰色,世界上只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对自己好的哪怕是臭名昭著的罪犯也是好人,对自己差的就算享誉国际也一副坏人嘴脸。

    对于这种,孩子叫天真,大人叫傻逼。

    委屈吗?不认同吗?想反驳吗?可你试图在世界上找到一样东西或一个人来承载你的怒火和委屈时,你已经认同了我的观点。

    我独自在电影院里委屈得哭了出来,然后擦擦眼泪发发呆踏上回学校的路,那一刻我明白,我比昨天,又长大了一点点,又老了一点点,又失去了自己一点点。

    那双涂了揉了扔了我的白纸的我年少时厌恶的手,原来属于我自己。

                  3.

    之前一直很喜欢一句话,叫做“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现在隐隐约约明白了,为什么这句话前面,要加上那么一个“愿”字。当年觉得全世界都欠我的,如今获得一点就感恩戴德。

    李玩说:“我好怕它认出我扑过来,幸好没有。”

    还是会难受会痛苦会哭个不停,只是早已学会了面不改色地吃下那块狗肉,喝下那杯酒,笑着给弟弟过生日,还有云淡风轻地在关心自己的人面前说上一句“幸好没有”。

    以前难受了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午夜失眠要在家里乱转直到所有人都惊醒,连自残也要划在最明显的地方然后做作地缠上一圈纱布,年少轻狂看全世界都是智障,后来只有看自己是个笑话,在全是人的地铁上心里一片荒芜,就算痛苦得不行哭了出来也要装作云淡风轻地说一句昨晚没睡好,困了。

    怎么可能呢,自我厌恶和自我原谅以后,怎么可能纤尘不染仍是少年。

    不可能保持干干净净的,那你就不活了吗?不可能的。你我只是看戏人,只是别人的戏中人,不必当个完全乐观的白痴,也不必惺惺作态一副寻死觅活的样子。

    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4.

    成长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献祭,把灵魂撕成碎片然后用全力去原谅自己,以乞得那一丝丝的心安理得。

   


评论(3)

热度(21)